目录
教授专栏
乐圣师旷礼乐观探析卫凌;4-6
乐以正心——疫情下合唱的社会功能及疗愈性孙相根;孙朝娣;7-9
基于“互联网+”的声乐教学模式分析薛涛;10-12
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之思考王瑗瑗;13-15
博士论坛
音乐传播视野下南阳鼓词的当代传承探析党岱;16-18
论二人台牌子曲的艺术性——以《南绣荷包》为例张丽;19-21
鼓吹乐的演进历史——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丧葬仪式用乐为例张梦瑶;22-25
布吉乌吉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刘宇晗;贾琦;26-29
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唐荣;30-32
音乐教育研究
30年来河南省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综述蒋新会;33-35
视唱练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佟殷;36-38
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歌唱教学探索郑恒林;39-42
试论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冯丹;43-45
借助录音技术改革流行声乐教学的路径研究高岩;46-48
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汤江子;49-51
民族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张秋实;52-54
论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沈婕;55-57
大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赵晨;58-60
师范类专业认证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策略李家燕;61-63
民族音乐研究
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——陕西省墓室壁画实地考察研究报告孔德民;64-71
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孙超;72-74
存异之根本 流派之发展——以京剧流派与二人转流派为例梁晓雪;赵浩楠;75-77
黔东高地“嘎闹”苗族婚姻仪式中的音乐考察田丽莉;78-80
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朱莹;81-83
外国音乐研究
试析新民族主义音乐——以巴托克为例高婧仪;卜莉;84-86
古希腊悲剧与早期歌剧的异同贾爽;87-89
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叶致宏;90-92
贝多芬《艾格蒙特序曲Op.84》钢琴合奏版本的研究王艺红;戚玥;93-95
作曲技术理论
小提琴无伴奏《加沃特舞曲和小回旋曲》的音乐特征罗文凤;96-98
《丑姑娘,瓷娃娃女皇》的音乐分析刘瑞雪;99-102
试论古筝独奏曲《西域随想》的风格特征杨启帆;103-105
表演艺术研究
《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》演唱分析任学轲;106-108
美声唱法在歌剧《原野》中的应用赵儒衿;109-111
钢琴奏鸣曲《热情》第三乐章的教学价值何欣怡;112-115
音乐色彩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张蓉;116-118
古筝协奏曲《临安遗恨》的变奏技术与叙事策略毛雄捷;119-123
论古筝演奏中气息的重要性——以筝曲《莲花谣》为例董鹤辰;124-126
《火——彩衣姑娘》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杨美嫒;张凝;127-129
情境下京剧月琴伴奏技法探究杨萍;130-132
音乐作品
母亲·莫忘今生——献给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袁家富;袁家贵;袁加华;袁加英;袁文杰;143
舞蹈艺术
试论浪漫芭蕾中身体动作的审美特征曹兴;高娟敏;153-155
山西非遗垣曲武高跷的历史衍变唐冠珍;156-158
舞蹈融入新冠患者康复治疗研究徐峥;159-161
硕士园地
数字时代下音乐版权保护策略研究高铭曼;162-164
音乐作品中艺术美学思想的探析弓剑;165-167
歌曲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的内在感伤吴杨文宇;168-170
《旧编南九宫谱》带“犯”字曲牌考释王倩;171-174
老挝与中国西南地区跨界族群传统民歌的音乐形态比较高鑫;175-180
学术论坛
《经典咏流传》之歌曲类别分析连珂珂;184-186
参唐朝宫廷燕乐之状 析当代音乐教育之况陈友强;翟庆玲;187-189
黑龙江民俗小调的美学价值李超;190-192
论音乐剧演唱中的音色特点李姗泽;193-195
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殷进良;李悦;196-198
文艺活动的社会美育价值探析——以中国舞协“送欢乐下基层”活动为例王奥夫;199-201
戴源《鼓琴八则》中技法原则的现代阐释张祎;王爱国;202-2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