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当代音乐家
阳春白雪 和者日众——指挥家郑小瑛的音乐使命周楫;1-4
教授专栏
隋唐宴乐中的“二部伎”成军;5-7
当代中国歌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毕宝仪;8-11
当代中国歌剧艺术的民族风格与演唱释义——以徐占海歌剧创作为例宋志奇;12-14
论黎族音乐文化高中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张睿;王曌宇;15-17
博士论坛
中国声乐视阈下中西演唱形态探析——以20世纪20—40年代“海归派”留学生代表为例黄慧群;22-26
当代中国原创歌剧的民族性与文化认同研究皮晟;27-30
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方春月;31-33
东海嫁的结构模型研究姜程;34-36
集体音乐疗法在孤残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实践路径与意义夏娟;37-39
音乐美学
兼收并蓄——《小河淌水》的艺术美学价值毛晖敏;40-42
从咏叹调《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》谈声乐审美意识牛艺添;43-45
音乐教育研究
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的互联网+模式构建探讨孔晓飞;邓昱;46-48
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策略探讨王劭心;49-51
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“双基”教学改革的探讨刘然;52-54
浙江非遗民歌在民间音乐赏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张星;55-57
生态学视域下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研究郝倍;58-60
艺术类高校视野下达斡尔族原生民歌的传承发展与保护马智良;61-63
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刘传利;魏理智;64-66
内蒙古地方音乐的高校传承路径探索——以河套学院为例杜峥嵘;67-69
钢琴练习曲有效教学路径探究窦瑾;70-72
中老年琵琶教学路径探析张洁;73-75
黎族音乐文化的高中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探索邸柢;王曌宇;76-78
民族音乐研究
“五句子、连八句”民歌结构特点考论曾桢;79-82+205
世界非遗复州皮影戏的多元文化价值探究于巧琳;胡绮慧;83-85
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梁越;86-88
西方音乐体裁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联姻——谈中国清唱剧之典范《长恨歌》杨博然;翟庆玲;89-91
福建南音二弦的溯源及当代发展考述许叶蓁;92-94
筝曲《夜深沉》的“前世今生”张莹;95-97
潮州筝派四个版本《昭君怨》中滑音的记谱分析陆媛媛;张莹;98-100
外国音乐研究
论肖邦钢琴作品与舞蹈艺术的融合——以《在夜晚》为例孙光宇;101-103
歌剧《费德里奥》三种“向位”音程进行曲风格的建构孙丝丝;刘娟;104-106
表演艺术研究
莫扎特咏叹调《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》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舒云秋;107-109
以“情”识“琴”——浅析钢琴演奏中的艺术指导王群;110-112
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王雯;113-115
试论钢琴伴奏编配的艺术化手段余晓青;田大志;116-118
钢琴作品《红旗颂》曲式分析及演奏探究邵凌;119-121
约克·鲍恩钢琴曲《通往波尔登之路》的演奏技法透视章子悦;陈超;122-124
琵琶左手技法之推拉音演奏的基础性分析黎芸;125-127
余韵千年 古调今谈——论琵琶音色、表现力与乐队之关系蒲乐斐;128-130
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和流派探究罗天雯;131-133
舞蹈艺术
论国标舞的空间关系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构思商悦桃;157-159
双人舞《暗战》创作手法分析肖畅;符姗姗;160-162
比较视野下的中外舞蹈钢琴伴奏专业人才培养罗丽媛;163-165
幼儿教师技能大赛背景下探索艺术学科融合式发展——以幼儿舞蹈(歌表演)为例叶静;166-168
学术论坛
声歌求道者的不倦探索——写在郭克俭《中国豫剧演唱艺术》行将出版之际居其宏;169-171
音乐的价值三论——兼评张楚廷先生新作《音乐与人》卢斌玉;172-174
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黄东阳;175-177
线上合唱活动的发展路径探究王可迪;178-180
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美育实践路径研究郝文晶;181-183
试析钢琴诗人肖邦的《g小调叙事曲》(作品第23号)刘冠麟;184-187
鲁艺时期音乐理论研究贡献及其当代价值李放;188-190
视障音乐表演教学改革前期思考贾睿佳;杨畔;191-193
乔治·菲利普·泰勒曼与《a小调长笛组曲》李强;194-196
基于唯物史观的乡村音乐文化研究——读赵宴会教授新著《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》刘昂;197-198
构建主义视域下高校声乐小组课改革研究张轶恒;199-201
试论古诗词合唱音乐的教学价值——以合唱曲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为例韩子琪;202-2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