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当代音乐家
唐建平音乐创作研究综述叶桐;孙晓烨;1-3+206
教授专栏
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声乐人才培养李琳;4-7+2
昆曲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苏娜;8-10
试论琵琶演奏技巧的应用——点、面、角、速、力要点综述陈湘;11-13
博士论坛
明清俗曲对儒家乐教思想的背离与复归吴怡垚;14-16
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难点片段教学探究白冰;17-19
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相互作用孙铭澧;20-22
与古为新——刘德海“传统的翘望”音乐会侧记谭婧慧;23-25
音乐美学
辛丰年与“意境”说柯莉;26-28
初探汉斯利克自律美学马晓璐;29-31
音乐教育研究
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发高天;32-34
论中国音乐教育传统与传统音乐教育郭元红;35-37
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音乐教学观王金鑫;38-40
红色音乐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思政素养的实践意义于君;41-43
课程思政融入民族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高巧艳;布日古德;44-46
5G+智能技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新发展刘鑫智;47-49
以美育人 以圆促教——音乐教学法之“圆圈”课堂探究谢铭磊;50-52
论高校音乐专业公费师范生智慧课堂构建周歌;53-55+205
试论动态可视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邓紫芯;王芳;56-58
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及对青年教师的能力要求毛岚;59-61
李斯特练习曲《叹息》及其教学实践杨梦;62-64
民族音乐研究
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运用廉明子;班羽菲;65-67
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——以戏曲为例杨明雨;68-70
亚文化语境下古风音乐与戏曲元素的融创研究王丽莹;71-73
我国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探析符沁瑜;74-76
山西锣鼓研究综述苗虹;惠凡;胡晨明;77-79
贵州织金官寨歪梳苗芦笙音乐研究孙芙炬;杨香妹;80-83
问道于器——瑶族铜鼓舞的音乐形态分析王顺;84-88
被遗忘的传统——长兴县西河大鼓的传承困境及保护对策曹恬宁;89-91
外国音乐研究
试析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(Op.10 No.3)徐怡沛;92-94
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教学分析——以两首作品为例黄新程;95-97
圣桑《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》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曾婧;98-101
作曲技术理论
叶小纲艺术歌曲《樱花满天红》探析肖振华;孙晓烨;102-106
黄自与舒伯特音乐风格比较——以《思乡》《小夜曲》为例李朋;107-109
表演艺术研究
《西班牙民歌七首》的艺术处理许艳玲;110-112
宋词声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——以《如梦令》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为例宁艺林;113-116
论艺术歌曲《两地曲》的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钱思维;117-119
袁娅维改编版《盛夏光年》作品分析朱倍蕾;120-122
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机融合刘佳;123-125
歌剧咏叹调《年轻姑娘应该懂得》的创作与演唱姚佳艺;126-128
论中国钢琴作品《我的祖国》的艺术风格胡皓;129-131
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《叹息》的创作与演奏孙晨斌;132-134
钢琴演奏的张力及其表现方法熊云菲;覃勤;135-137
低音单簧管的发展与演奏技巧探究郑弘;138-140
竹笛协奏曲《兰花花》的特殊技巧与情感表达张紫纯;沈雷强;141-144
秦腔风格的笛曲创作与演奏技法——以《秦川抒怀》为例孙晶;李世欣;145-147
不同弦材的古筝音响比较——以尼龙钢丝弦和钢丝弦为例杨雨霄;148-153
音乐作品
新时代 黄河情赵雨静;154
灵秀长白朴京万;柴鹏宇;155
共同的名字 (男女声二重唱)杨光军;李民;156-157
故事告诉你, 歌颂告诉我 (独唱)韩雪 ;赵桓;158-162
舞蹈艺术
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非遗舞蹈的发展模式赵华葳;相宁;163-165
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浸润——评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张婉毓;张婉蓉;166-168
临清冯圈竹马舞蹈中的精神民俗徐璐;169-171
从舞协“深扎”创作看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表达高旭;唐雯;172-174
学术论坛
论苏俄红色经典歌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郑蕴;175-177
唐宋古诗词歌曲演唱发展历程及媒介化传播赵珂;178-180
原创民族歌舞剧《郑律成》艺术特色探析王天行;崔玉花;181-183
起、承、转、合——艺术嗓音探究赵丽萍;184-186
音乐剧“Belt”唱法的本土化发展与应用蒋欣儒;187-189
形象、表演、音色——我演卡门陈冠馥;190-192
音乐表演分析——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张杰;193-195
内蒙古音乐招生考试的发展历程与比较研究贾海清;郝建平;196-198
流行音乐在音乐治疗选曲中的利弊分析李京泽;张译丹;季惠斌;199-201
论空灵鼓在自闭症儿童音乐干预中的实践应用任彦洁;202-204
《当代音乐》投稿、征订启事88